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

DNA分子的结构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可拆卸的DNA模型教具,把模型建构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1)初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教师通过三维动画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

(2)通过组装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猜测一下每一个零件分别代表什么结构。

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求学生用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组装成脱氧核苷酸,组装好后,互相检查组装出来的模型最多共有多少种脱氧核苷酸。

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纠正后得出“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论。

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把每个成员做的“核苷酸”连接成DNA。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更正,进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3)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所做的DNA模型,总结DNA分子的共同性与特异性以及碱基数量关系。

问题:

简述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具体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

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具体作用包括:

①可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引导观察的直观式”是用呈现的教具吸引学生的目光,在观察中产生思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②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利用教具创设认知上的冲突,诱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问题。

③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简约化、形象化和模式化的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和逼真地显示突出教学重点。、

④用于突破教学难点。

⑤用于揭示机理。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其抽象性、隐约性、连续性、变化性、复杂性,而直观教具的演示可以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感知和表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对生物活动机理的理性认识。

⑥用于设置悬念。生物教学中,适时用教具设置悬念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⑦用于巩固知识。

解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1)“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3)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先后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cì(   )给骗子“御pìn(   )织师”的头xián(   ),封他们为jué(   )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xūn(   )章。

1.根据拼音写上恰当的汉字。

(1)cì(   )给 (2)御pìn(   )(3)头xián(   )

(4)jué(   )士  (5)xūn(   )章

2.第二段中“这可骇人听闻了。”此句中的“这”字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帝还为评价骗子织的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就抢先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对皇帝这个人物形象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由语段可以看出皇帝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语段出自_______(国籍)的________(作者)所写的《_________》。他还有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