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

①“意象”的前身为“象”,源于《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也有言、意、象之说,及至南朝刘勰始用这一术语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从此以后,“意象”便以种种面貌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第一,它有一些近似术语如“境象”、“兴象”与之混用;第二,它有合有离,运用灵活,例如“意象玲珑”、“意广象圆”;第三,若分用,“意”有时通“情”、“理”、“神”,“象”有时通“景”、“物”、“色”等等;第四,“意象”说与“赋比兴”说密切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潜理论。可见,我国的“意象”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②正因为如此,中西学者在界定和运用“意象”一词时,自然纷纭莫定。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分歧点,那就是或者把它视为“意中象”,或者视为“意加象”。前者比较宽泛,是指艺术构思或艺术想象中的任何形象。无论是诗人构思时原有的,还是读者读后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形诸笔墨的,还是仅存于诗人头脑之中而难以描述的;无论是诉诸读者感官的,还是以其荷载的意蕴而引起读者理性认识的:所有这一切,无不包括在内。后者比较狭窄,仅仅指那些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艺术形象。这样去界定,尽管读者的再创造可能会得到默许,但评论家往往要怂恿他去捕捉诗人的原意。

③如果承认广义的意象,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意象的基本性质——具象性和包孕性。具象性是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只是在语言艺术中,其所具之象必须借助“心灵的眼睛”去观察,去玩赏,不必尽然如眼前的实物,令人寓目可得。那些确实浮现于脑海之中却又说不出、写不来的艺术形象尤其如此。包孕性则指意象荷载抽象事物(如哲理、意向、情愫等)或关联其他具体事物的性质,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两者相比,具象性更直接涉及意象自身的本质特征,包孕性则更集中代表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两者均是界定时不可或缺的条件。

小题1:下列对“意象”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是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用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的一种艺术形象。

B.是能够引起某种体验(尤其是视觉体验),传达某种意蕴的文学艺术形象。

C.指由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文学创作手法。

D.“意”专指“情、理、神”,“象”专指“景、物、色”,二者合称为“意象”。小题2:下列各项中与意象的包孕性有关的一项是

A.意象是鲜活具体的,但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全如眼前实物。

B.意象有合有离,运用灵活,所以我国的“意象”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C.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就是诉诸感官而引起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D.意象能荷载或关联其他事物,但这一特性因诗人的创作水平而异。

答案

小题1:(  B )(3分)     

B.该结论可以从意象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作用中概括而来。(A.用来描述创作过程只能是“意象”这一术语而非艺术形象。C. 仅仅从“狭义(意加象)”的角度界定意象,另外,“意象”并非文学创作手法。D. 忽略了原文中“若分用”意象二字这一条件。)

小题1:(  D )(3分)

D.原文在论述意象的包孕性时说: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 A.该说法指具象性,与包孕性无关。B.从“意象”的“玲珑”、“广圆”角度谈,与“包孕性”无关。C. 错误原因同A项。

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

齐某(19岁)与蔡某(17岁)是邻居,但相互不合。一次,齐某在抢劫时被蔡某等人当场抓获。公安机关讯问时,齐某对抢劫行为供认不讳,但同时指证曾目击参与抓获他的蔡某强 * * 过妇女。对齐某的抢劫案经一审判决后,检察院以量刑过轻为由提出了抗诉。在二审过程中,齐某又供认曾有盗窃行为。二审法院调查后证实齐某供认的盗窃属实,并构成盗窃罪。二审法院据此直接判处齐某抢劫罪和盗窃罪两罪并罚。   因齐某的指认,公安机关对蔡某强 * * 案进行侦查。受害少女艾某证实曾遭强 * * ,所描述的作案人体貌特征与蔡某相似。讯问蔡时,蔡某不承认。后因侦查人员逼供,蔡某被迫承认,但所供述的内容与艾某所述作案过程在细节上多有不符。在审查起诉时,检察人员请艾某对蔡某进行辨认,但因事隔一年,艾某不能肯定指证是蔡某。本案虽无其他证据,但检察院仍决定提起公诉。法院审理期间,正在外地服刑的齐某承认,强 * * 艾某的是他自己。齐某所交待的强 * * 犯罪过程与艾某所述细节相符,经查证,齐某的这一供述属实。据此,检察院以蔡某不构成强 * * 罪为由要求撤回起诉。 关于检察机关主持的辨认,下列哪些说法符合有关的规定

A.为了查明案情,检察人员可以让被害人、证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也可以让犯罪嫌疑人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

B.辨认犯罪嫌疑人时,受辨认人的人数不得少于三人,辨认对象应当混杂在其他人员中,不得给予辨认人任何暗示

C.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D.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必须经检察长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