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若有如下语句:
#include<iostream.h>
void main( )

int x=3;
do
x=x-2;
cout < < x;
while(!(--X) ) ;

则上面程序段

A) 输出的是1
B) 输出的是1和-2
C) 输出的是3和0
D) 是死循环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do…while语句的一般格式为do循环体语句while(表达式) ;,先执行循环体语句一次,再判断表达式的值,若为真则继续执行循环,否则终止循环。本题中,先执行x=x-2,即为1。判断表达式的值,!(--x) 为真,x=0,继续循环。再次执行循环体语句后,x=-2,此时表达式的值为0,结束循环。

综合题

(26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处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1)指出我国历代王朝所推行的基本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政策。(6分)材料二 英国开放了她所有的港口,她拆毁了分离各个国家的所有樊篱;她原来有五十个殖民地,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全球……在出口和投资方面,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主要伙伴先是欧洲,然后是美洲。英国工业持续向这些地区出售织物和其他消耗品;但它也出售发动机、机器和其他装备,从这些国家工业化所产生的新市场中获益。并且英国可以用最好的价格购买“美国和东欧的小麦,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奶制品,中美洲和大英帝国的热带产品,马来亚的锡,南美的铁,斯堪的纳那维亚的木材等。”

——Bastiat《科布登与反谷物法联盟》

(2)材料二反映英国在19世纪上叶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概括其所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在大危机之后的30年代,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世界几十年,一直到80年代才被人们所怀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的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张维迎《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的原因。20世纪80、90年代,面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之弊,中、美两国如何探索经济发展之路?(12分)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