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对于《立法法》规定的应当制定法律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下列哪个属于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A.有关犯罪和刑罚的司法制度

B.剥夺公民政治权利

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D.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立法法》第8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1) 国家主权的事项;  (2)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 犯罪和刑罚;  (5) 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6) 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7) 民事基本制度;  (8) 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9) 诉讼和仲裁制度;  (10) 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第9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依此即可得出答案为C。

解答题
综合题

(2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 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以外,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