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以下对于行政诉讼过程中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A.甲某诉县人民政府的行政案件中,县人民政府依法提供的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出示

B.乙某因不服学校不发学位证诉某大学一案中,作为被告的学校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该学校提供的证据

C.丙某因不服某国家安全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国家安全局一案中,被告提供的某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公开出示,但该证据涉及个人隐私的

D.丁某因不服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其作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工商行政管理局,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

答案

参考答案:C,D

解析: 定案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行诉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由此, A项的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是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的。
  第36条: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由此,B项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D项属于本条规定的例外情形,是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的。
  第37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由此,C项的证据属于不能再开庭时公开质证的,没有质证也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单项选择题

鸟类的求偶炫耀 孙忻 为了更好地繁殖,雌鸟会根据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来辨别其身体状况。生活在北美高原上的艾草榛鸡,雄鸟在求偶活动中会反复鼓起弹性的嗉囊,通过嗉囊容纳大量的气体发出声音。当雄鸟的嗉囊鼓起时,其表皮由于紧绷而明显地露了出来。研究表明,健康雄鸟的嗉囊表皮是桔黄色的,而如果某只个体曾经患过肺结核或者被感染过,它的嗉囊颜色就变成了桔红色,这样的雄鸟是不会受到雌鸟青睐的。它们不会再有机会亲近雌鸟了,所以也不可能产生后代。 在一项对家燕的长期研究中,法国动物学家安德斯·穆勒发现雌性家燕更喜欢同具有细长尾羽的雄家燕交配。是否因为尾羽长的家燕更漂亮呢原因不是那么简单,穆勒发现,尾羽较长的雄家燕身上所感染的吸血螨显著较少。由于这些寄生型的螨虫能从一只燕子身上转移到另一只燕子身上,与尾羽长的雄燕交配的雌家燕就会减少感染螨虫的机会,繁育出更多的健康幼燕。可见,求偶炫耀行为有时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个体的健康状况。 求偶炫耀对不同种的动物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偶活动还可以作为动物互相识别的一种信号。雄性的求偶炫耀只能引起同种异性个体产生强烈的反应,而对不同种类的异性个体没有任何作用,从而避免了种间杂交的可能。 繁殖是动物求偶炫耀的最终目的,雌雄个体的性腺发育、生殖细胞的成熟以及激素的分泌,必须处于同等的发育阶段,才能达到有效的繁殖。对于温带鸟类来说,在光周期的作用下,雌、雄鸟进入繁殖状态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但是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繁殖状态还是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对这种差别起到了校准的作用,它使雌雄双方的性器官活动完全达到同步。在繁殖季节,雄鸟会因为见到雌鸟(一种刺激)而导致体内性激素的增加,而血液中雄性激素水平的增加又会加强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而雄鸟的求偶炫耀行为同时也刺激着雌鸟,同样可以促进其体内雌性激素的分泌,加快卵巢的发育速度和卵的生成。 总之,求偶炫耀行为不仅仅在于雄性动物能够吸引异性、找到配偶,通过繁殖达到传播自身基因的目的,还对于雌雄双方在生殖上达到和谐默契,使整个物种更加适应环境,成功地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选自《鸟类的求偶炫耀》,有删改)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雌性家燕更喜欢同具有细长尾羽的雄家燕交配,是因为尾羽长的家燕身上没有吸血螨

B.之所以不会出现种问杂交的可能,是因为雄鸟的求偶炫耀对不同种类的雌鸟几乎没有作用

C.雌鸟不喜欢跟身体不健康的异性交配繁殖,是因为它不想让自己的后代也不健康

D.求偶炫耀行为能使雌雄双方在生殖上达到和谐默契,使产出的后代更适应自然界的环境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难忘的一课》完成问题。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