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若用衍射光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中选择( )最好。

A.1.O×10-2mm
B.1.5×10-2mm
C.2.0×10-1mm
D.1.0×10-3mm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1.文中“最初的攀登”指的是人的生命旅程的哪一阶段?这时候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元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是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的意思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的攀登,作者认为会产生“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 的心理感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过本课后,联系课文,谈谈你对人生以及人生之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材料一:美国经济战略学会会长、亚洲问题和全球化问题专家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兹曾写道:“1497年葡萄牙的达·伽马率领船队远航,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从此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过程,欧洲国家竞相运用他们优越的技术手段创造了遍及金世界的帝国。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

——孙培钧《中印合作共创亚洲新世纪》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成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贸易是先导,资本国际化是重要的推动力,跨国公司是主导力量……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

——吴树青《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

以中国为例,结合史实概要说明计划经济国家是如何完成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