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违反海关法规,将大量黄金运输进境,不予申报,逃避关税。甲的行为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

B.乙生产、销售劣药,没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销售金额超过了5万元。乙的行为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丙在自己的35名同学中高息揽储,吸收存款100万元,然后以更高的利息贷给他人。丙向其同学还本付息后,违法所得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丙的行为成立非法经营罪与高利转贷罪的想象竞合犯

D.承担资产评估职责的丁,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丁的行为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测试点]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综合题。
刑法第151条第2款规定的走私贵重金属罪中只规定了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贵重金属,不包括进口的贵重金属。因此,甲的行为不成立走私贵重金属罪,所以A项不选。
C项中丙在自己的35名同学中高息揽储,吸收存款100万元,根据刑法第176条应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至于丙的高利转贷行为,根据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高利转贷罪是指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的行为,丙转贷的钱并不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因此不成立高利转贷罪,C项不能选。
就D项而言,根据刑法第229条第2款的规定,因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只成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不成立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只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因此D项错误,不能选。
B项中行为人实施了生产、销售劣药的行为,没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根据第142条的规定,不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但是,其销售金额达到了5万元,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应按照第140条定罪,即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公司与C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08年及2009年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
(1)A公司于2008年1月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实际支付的价款5000万元。当日, 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7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
取得投资时,B公司除一批X商品和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同,该批X商品的账面成本为6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为1500万元,B公司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4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未计提减值准备。取得投资时剩余使用年限为6年,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A公司与B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2)2008年9月,B公司将其成本为400万元的Y商品以7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A公司,A公司将取得的Y商品作为存货管理。
(3)B公司2008年度实现净利润2220万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X商品已对外出售40%,Y商品已对外出售70%。当期B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200万元。
(4)2009年3月1日,A公司经与C公司协商,A公司以其持有的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及自产产品与C公司的一项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交换。
A公司换出的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换出存货的账面成本为 70万元,公允价值(等于计税价格)为100万元。
C公司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原价为2700万元,已累计摊销9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90万元。换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成本为7000万元,已计提折旧(摊销) 3500万元,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C公司另支付补价27万元。
假定A公司与C公司换出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交换过程中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A公司将换入的房地产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C公司将换入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将换入的商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所得税影响)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C公司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A.290

B.4290

C.790

D.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