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国际政治中的族际斗争不是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独一无二的种族归属感与难以兼容的各种族自决梦想之间的冲突,种族归属感是客观存在的,但西方多年来倡导的民族自决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这种归属感发展成为一种力图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意识。因此( )。

A.民族自决原则导致各民族都建立国家

B.国家都是经民族自决才建立的

C.民族自决权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特别是弱小民族权力

D.听起来美妙的民族自决原则可能成为无休止的族际冲突的堂皇借口

答案

参考答案:D

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何谓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毫无保留地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特定的历史性思潮。人文主义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及其封建文化体系。

——史仲文 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结合材料一、二观点,分析说明两者对“人”的关注出发点的不同及其经济根源。(8分)

材料三 民生是生民之命。它表达人类求生存的本能和理性的欲望,反映民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关切人们最现实的利益和意愿。它潜藏着对专制统治的排斥,内蕴着对基本 * * 的渴望。因此,民生观念的逻辑升华,必然是糅合民权信仰的法理叙事。——彭中礼《民权与民生——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法理逻辑演变》

(2)根据材料三的观点,对近代中国人民而言,“基本 * * ”应该是指什么?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你如何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解决“基本 * * ”方面所做出的努力?(6分)

材料四 (当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什么特点?和近代相比,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哪些优势?(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