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蚂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早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的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他们早己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如果我们把一个分工协调的组织视为一个“蚂蚁群”的话,那么,一个组织在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时,更需要的是:

A.善于根据人才的类型和特点加以分工和配置的领导者

B.无所事事、不求上进的懒惰者

C.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勤奋者

D.怠于具体事务,专心于组织创新、发展大局方向的顾全大局者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段落最后侧重于分析平时看似“懒惰”的蚂蚁在蚁群面临生存危机时所起到的组织协调作用,因此意在表达一个组织面临发展危机时需要那种能够制定发展方向,顾全大局的领导者,尽管平时看上去在具体事务的工作上并非勤勤恳恳。因此,可以推出D项为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人品文品与欣赏心态

深受欧美现代思潮影响的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雨堂先生在《艺术与消遣》中说:“人格伟大的艺术家产生了伟大的艺术,人格渺小的艺术家产生了渺小的艺术;心地卑劣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心胸伟大的艺术家,纵使生命发生危险,也不能产生下劣的艺术。”

纵观我国历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为文与为人,文品与人品,一般说是一致的,“著作以人品为先”“人高则诗高,人俗则诗俗”。因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写情造文”的产物,而诗歌则更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的结晶。

然而由于人的感情颇为复杂,有些作家的作品并非“为情造文”,而是刘勰所谓“为文造情”。这类作家的作品必然出现为人与为文、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我以为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在文章中有意地掩饰了其思想意识中的阴暗面,代之以与其品德情操迥然不同的格调之故。

欧美人欣赏文学作品,往往是就文论文,很少顾及作者人品的高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国度里,人们欣赏文学作品,却首先要想起作者的人格背景。

由此可见,在我们中国,无论任何时代,提倡作家加强品德修养,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者的品德修养如若低下,即使他能够写出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但它是绝对不会传之不朽的。

小题1:对文章开头引用林雨堂的这一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艺观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B.林雨堂的欣赏心态没有受到欧美人的影响。

C.林雨堂很赞赏传统的儒家的欣赏观。

D.儒家对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是否定的。小题2:对欧美人的欣赏心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美人对欧美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B.欧美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主要是看作品的本身。

C.欧美人对中国作家作品的欣赏持同样的心态。

D.中国人欣赏文艺作品首先看作家的人格背景。小题3:对本文结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品与文品相抵牾的现象不是很多,其作品的“价值”是有限的。

B.所有人品低下的作家,其作品绝对不会传之不朽。

C.提高文品的关键,在于提高作家的人品——思想修养和境界。

D.从中国人的欣赏心态的角度,强调提高作家的思想修养。小题4:根据本文的观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无名氏的作品的欣赏,只能是就文论文。

B.中国人对无名氏的作品,评价不会太高。

C.中国人对欧美文学作品的欣赏,同样看重人品。

D.欧美人对中国作品的欣赏,同样就文论文。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