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一般说,在压紧和释放机构中确定压紧点数目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

参考答案:

1.提供适当的支承方式,满足附件收拢状态下的刚度和强度要求,

2.尽可能使得航天器本体与附件之间相互隔离,理论上最好仅提供“静定”的连接关系,这样附件可以不承受由于本体结构变形引起的高载荷,同时可减少在释放时本体结构受到的附件展开的动力载荷。

3.从可靠性观点考虑,如果压紧点为单点失效模式,应尽量减少压紧点数量,但从连接强度和刚度观点虑,应增加压紧点数量,因此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设计问题。

4.压紧点位置的选择应考虑设在本体结构刚度较大的位置上,以及处于附近上容许的位置。

综合题

(12分)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古代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单项选择题 配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