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分别为t1和t2两个时刻的波的图象,已知波速为16m/s.

(1)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时间间隔(t2-t1)是多少?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2)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时间间隔(t2-t1)是多少?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答案

(1)由图知,λ=8m,则波的周期T=

λ
v
=
16
8
s=2s

从波形上看,t2时刻的虚线波形在t1时刻的实线波形的右侧

1
4
波长处,再考虑到波传播的周期性,

所以时间间隔△t=t2-t1=(n+

1
4
)T=2n+0.5(s)(n=0,1,2,…)

通过的路程为△x=(n+

1
4
)λ=(8n+2)m

(2)同理,从波形上看,t2时刻的虚线波形在t1时刻的实线波形的左侧

3
4
波长处,再考虑到波传播的周期性,所以时间间隔△t=t2-t1=(n+
3
4
)T=(2n+1.5)s

通过的路程为△x=(n+

3
4
)λ=(8n+6)m

答:

(1)如果波是向右传播的,时间间隔(t2-t1)是2n+0.5(s),通过的路程为=(8n+2)m,(n=0,1,2,…)

(2)如果波是向左传播的,时间间隔(t2-t1)是2n+1.5(s),通过的路程为(8n+6)m,(n=0,1,2,…).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阳光的指纹》,完成练习。

阳光的指纹

  有一个北极考察队在北极考察。队长贝德给队员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就是在记录考察日志外,每个人还要记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队员们对此颇有怨言,却又不敢违抗。

  由于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不得不在黑暗、寒冷和孤寂的极夜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发现,黑暗和寒冷还可以忍受,只是那孤寂压得每个人都要发疯了。这时队长贝德宣布:“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的日记,请大家依次朗读!”人们安静下来,只有朗读者在声情并茂地讲述阳光下的故事。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看到了北极熊从水中爬上冰块,看到了阳光下美好的一切。就这样,每朗读一篇日记,人们都会想起许多美好的事物,烦躁和焦虑一扫而光,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回忆占领了。

  终于,漫长的极夜在朗读中过去了,久违的太阳又缓缓升起来了,人们欢呼歌唱,忽然明白了贝德队长让大家记日记的良苦用心。

  其实,只要心中能留下阳光的指纹,周围纵使是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你的世界也是温暖而明媚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曾熄灭,就没什么困难能难得倒你!

1.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德队长让队员们记以阳光下的景物为主的日记,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光的指纹”表面指什么,实际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曾熄灭,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得倒你!”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