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生学习和读书情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调查了解,受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校园也有所蔓延。
材料二: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对材料一中“读书无用论”的观点予以批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说明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②读书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读书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读书能够促进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提升人的素质。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立足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发展和创新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