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网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 * *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
(1)“兼爱”“非攻”思想。
(2)儒家。
(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
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 * * 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
(1)“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2)《孟子》是反映孟子思想的著作,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孟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