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为探究有关声音的问题,小明、小华和小宇同学一起做了以下实验.

(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宇发现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通过对以上种种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改进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小华和小宇探究以上问题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经过认真地思考,给出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有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小明和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的步骤有:

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小明和小华的第三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

(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探究问题一般步骤是:①提出问题;②提出猜想和假设;③实验探究;④分析归纳;⑤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往桌面上撒纸屑等;

(3)小;①;

(4)E、A、D、C、B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