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海洋生产总值﹙万亿元人民币﹚ | 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 | 海洋生产总值占沿海地区GDP比重 | 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 | 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 | |
2005 | 1.77 | 9.6% | 15.3% | 13.5% | 11.2% |
2010 | 3.84 | 9.9% | 16.1% |
材料二 中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
材料三 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国土观念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为甚。当前,钓鱼岛主权是我国 * * 任务的重中之重,考验着我国的智慧和实力,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式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将对黄海、南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14分)
(2)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位西方记者提问:中国政府一直宣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为什么不承诺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放弃使用武力?假设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你该如何回答并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理由。(12分)
(1)经济信息:十一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翻了一番(1分),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占沿海地区GDP比重均有提升(1分),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1分),海洋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1分)。
经济意义: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4分)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分)③有利于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3分)﹙第三个要点考生如果答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沿海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也可酌情给分,但本要点最高分不超过3分﹚
(2)回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而不是武力威胁来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1分)但不会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2分)
理由:①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自卫权,任何国家受到外国武力攻击时,均有权进行自卫。(3分)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钓鱼岛、南海问题涉及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最高利益,我国的和平发展决不会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代价。(3分)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反而能威慑反华侵略势力,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区域和平发展。(3分)﹙第三个要点考生如果从“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准则”分析并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本要点最高分不超过3分﹚
题目分析:(1)图表信息的概括,要综合把握表头、项目、数据等信息,明确图表反映的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从海洋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占沿海地区GDP比重、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数据看出变化,并由此总结隐含在其中的信息,即海洋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二小问,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材料二中提到了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比重、海洋经济就业和新增就业人员等信息,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运用所学原理回答。该题着眼点较多,思路要开阔,只要符合材料内容即可。(2)首先要对西方记者的提问做出回答,再阐释理由。记者提出的两个方面并不冲突,这是该阐明的立场。中国不会在钓鱼岛和南海争端中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主权国家享有自卫权;我们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与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关等方面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