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发作心悸、心前区不适,紧张或劳累后加重1周”来诊。近1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常感颈部僵硬,头晕、眼花、乏力、失眠。吸烟史30年。父亲死于高血压、脑出血,母亲患糖尿病。查体:T36.4℃,P85次/min,R18次/min,BP150/100mmHg。

患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

A.年龄

B.吸烟史

C.糖尿病

D.家族史

E.血脂异常

F.C反应蛋白≥10mg/L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 * * 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时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在史料运用方面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