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近20年来,“福利国家的危机”一直是热门的话题。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给福利国家造成的压力和高福利对劳动道德的威胁。对此,西方的一些福利国家分别采取了改革的措施。最先放弃福利国家理念的是美国,自“里根主义”以来,除了养老保障以外,美国在其他一些社会福利和救济项目中都尝试着实现“为工作而福利”。

在经济政策方面,1980年上台的里根政府也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干预主张,将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看作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并发的根源,于是反其道而行之,代之以对供应方面的关注,加强货币政策的地位,实行减税制度,从而带领美国经济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带来了战后第二个最长的持续繁荣时期。同样的情况发生在英国。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

在其执政后期,还全面改革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分摊保险金制度,使得政府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小,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大。与英美改革同步,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削减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对国民的福利关照大大缩小。通过一系列改革,国家偏向了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全面维护。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如里根政府后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出现了空前的财政和贸易赤字。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上台的中左派政府在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政策变化。

面对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风险,部分西方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须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个分配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这表明()

A.福利国家出现

B.政府干预经济

C.新自由主义兴起

D.新公共管理运动登台

答案

参考答案:A

问答题


案情:A市的甲公司与B市的乙公司于2003年4月30日签订一份买卖电机的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电机5台,总价款30万元;定金7万元,合同签订时乙公司交付;甲公司于2003年5月30日前将货物送到乙公司,货到付款;若发生纠纷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之后,甲公司为履行合同,与丙公司签订了该种型号电机的买卖合同,交货时间为5月10日。5月30日,乙公司见甲公司未发货,就催促甲公司赶紧发货。甲公司便派业务员李某持甲公司的介绍信到丙公司催货,丙公司答复说他们指定型号的电机还在生产线上,近期不能完工。同时告诉李某,库房中有另一种型号的电机,性能同他们要求型号的电机差不多。李某便表示只要能尽早发货,发这种型号的电机也没问题。6月15日丙公司通过铁路发货,并将提货单交给李某。6月18日,甲公司将提货单交给乙公司,并要求乙公司立即付款。乙公司在验货时发现电机的型号同他们要求的电机有差别,便向甲公司提出退货,并要求甲公司双倍返还定金14万元。甲公司迟迟未予以答复,乙公司遂将货物存入火车站的仓库,7月,火车站仓库遭雷击着火,5台电机全部被烧毁。
问题:

若乙公司在收到货后即将电机安装使用,因电机内部设计问题致使电机外部带电,造成乙公司一名职工触电身亡,对此,乙公司可以向谁请求赔偿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