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6分)氨的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 ;△H=" —92.4" KJ·mol—1。现在500℃、20 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 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在10 ~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NH3物质的量(3)第1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       ,第2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     ,第1次平衡:平衡常数K1 =      (带数据的表达式),第2次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           

(4)在反应进行至25 min时:① 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      ② 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2     K1(填“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

⑴0.005 mol/(L.min)   ⑵AB

⑶20-25 min;35-40 min;0.152/(0.0753×0.125);45.5%

⑷减少氨气的物质的量;等于。

题目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10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mol,浓度是0.05mol/L,所以其反应速率是0.05mol/L÷10min=0.005 mol·L-1 ·min-1

(2)根据图像可知,在10 ~20 min内氨气的生成速率增大,再2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改变的条件应该是使用了催化剂会缩小了容器容积,答案选AB。

(3)反应进行到25min是物质的浓度又方式变化,所以第1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20~25 min;同样根据图像可知,第2次平衡的时间范围为35~40 min;第1次平衡时氨气、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分别是(mol/L)0.15、0.125和0.075,所以K =(0.15)2 /0.125×(0.075)3;第2次平衡时氨气、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mol)0.25、0.225、0.075,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是

(4)①根据图像可知,25min是氨气的物质的量降低到0.2mol,而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所以改变的条件是移走0.1 mol NH3。②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是不变的。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习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合题

(36分)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主题1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8分)

主题2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4分)并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4分)

主题3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同学成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比较苏、美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12分)

主题4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 * * 图案。

(4) * * 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 * * 图案的理解。(8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