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很低。对工作的选择,有的人认为应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自己擅长的;另一部分人相反。你班学生就此事进行讨论,请客观地介绍情况并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
理由
一部分人
喜欢比擅长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通与擅长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等。
另一部分
擅长比喜欢重要。
擅长更容易成功,后天努力培养兴趣。

……
……
注意:1. 开头已为你写好, 但不计人总词数。2.词数:120左右。Recently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hav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topic:……………….
答案

Recently the students in our class hav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topic: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college graduates to choose jobs, being interested in it or being good at it?

Some agree that the love of job is very important because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People are often willing to do what they like doing. If you are not good at it in the beginning, you can work hard and gradually improve your skills to make you good at it. Others hold their view that if you are good at it, you have more chances to achieve success very soon. While you work, you can do all you can to gain the interest in it little by little.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think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our strengths to change them each other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you like it or you are good at it.

题目分析:本文讨论的是大学生就业的话题,究竟是喜欢还是擅长。哪一种更重要?要点基本上都给了出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应该从自己的擅长出发。要求考生在保证内容要点全部概括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某种观点或看法,增添了写作的灵活性,同时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点评:半开放性作文给出了一个话题,并有部分的文字提示。给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对于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和组织要点的能力。在完成开放性作文时,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短语或者句型,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选择句式时要赋予变化,因为这样你才可以更好的驾驭。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连接词,把各个要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如besides, further, last but not least等。在发表个人观点的时候,可以使用谚语来提升整个文章的档次和文采,也能增加得高分的可能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 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 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 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 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 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 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 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 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选自《文学报》1986年8月21日)

1.本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提出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中说“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最后又说“贡献于全人类”,请简要分析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 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