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初琅城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主要反映了 [ ]
A、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
B、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工人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
答案:A
据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上学的费用,小学生平均每年支出约600元(按6年计),初中生平均每年支出约800元(按3年计).
(1)中东部地区“先进”市2005年小学、中学、高中学生共计约7.2万人,若平均每2人每周从零花钱中节约1元钱(一年按52周计算),用来帮助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读完一至九年级,可以帮助多少人?
(2)到2007年,“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的总数降为5.832万人,而平均每人每周从零花钱中节约的钱将翻两番(原来的4倍).2007年,由于国家对西部山区小学初中生采取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的政策,因此使得他们上学支出的费用减少.以2005年为基础计算,他们上学支出费用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数将比“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总人数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比还多1个百分比(1%).请算一算:2007年“先进”市小学、中学、高中学生从零花钱中节约出来的钱,用来帮助西部山区贫困中小学生读完一至九年级,可以达到多少人?(结果保留整数)
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异 宝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①以示儿子②,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节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释】①抟(tuán)黍:捏成团的黄米饭。②儿子:小孩。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其所宝者异也( ) (2)王数封我矣( )
(3)必无受利地( ) (4)其知弥精( )
小题2:下列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王果以美地封其子以幽阴深邃奇(张岱《于园》)
B.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峨冠而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C.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
D.其所取弥粗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2分)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2分)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小题4:根据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应当怎样正确面对取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