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在追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 * * 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二 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6分)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 * * 文选》

(3)结合材料三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哪些适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5分)

答案

(1)(1)理念:人民主权;民众自治;依法管理(契约精神)。(2分,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开展殖民活动;恶劣的自然环境。(2分,答出两点即可)

(2)“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 包括: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敌对势力强大, 对共和的破坏;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同盟会内部涣散、意见分歧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是指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众的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奴性顺民习性尚未去除。(只答到腐败的国民, 未加以说明的不给分)(2分)

(3)相似之处:都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搬他国(1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4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我们全体都保证遵守和服从”可分析出理念;结合1620年联系此时和之前相关史实分析背景。

(2)通过出处可看出作者阐述了辛亥革命历史教训中新观点,指的是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应是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结合材料“人性的软弱……”“……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首先分第二小问。然后解决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可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中体现了不反对不模仿,所以的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根据国情。第二问可以结合所学回答。

点评:本题从近现代历史中美政治文明发展角度考查近现代民主政治,涉及北美大陆五月花号事件,辛亥革命,中美政体等史实,历史跨度较大,难度较大。还可以从联系古代民主政治角度考查。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