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了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对秦始皇的“焚书”政策有何评价?(2分)你是如何看待“焚书”政策的?(2分)
材料二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1分)这一观念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日:“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O
(3)材料三中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什么决策?(1分)这一决策有何影响?(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13分)(1)鲁迅认为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且“秦的思想”是博采众长的。(2分)
焚书的实质是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也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学术的自由交流。(2分)
(2)观念:民族和睦相处,华夷一体。(1分)
影响: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交流和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盛。(2分)
(3)设立台湾府(1分)。影响: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发展。(2分)
(4)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的著名帝王?(3分)
是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否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推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每点1分,共3分)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第(2)题主要是考查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能力,关键是要理解题目是考查唐太宗观念对当时民族关系的影响。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康熙帝在台湾设府管辖及组织开发意义的再认再现。第(4)题是对评价历史人物方法的考查,要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秦朝希望通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二世而亡,实践表明愚民政策并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唐代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的国家;清代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古代王朝的措施要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