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设有员工实体Employee(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其中,“家庭住址”包括邮编、省、市、街道信息;“家庭成员,关系,联系电话”分别记录了员工亲属的姓名、与员工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且一个员工允许有多个家庭成员。员工实体Employee的主键为(1);该关系属于(2);为使数据库模式设计更合理,对于员工关系模式Employee(3)。

空白(2)处应选择()

A.2NF,无冗余,无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B.2NF,无冗余,但存在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C.1NF,存在冗余,但不存在修改操作的不一致

D.1NF,存在冗余和修改操作的不一致,以及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关系数据库方面的基础知识。

空白(1)处的正确答案为B。因为一个员工可以有多个家庭成员,故为了唯一区分Employee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其主键为(员工号,家庭成员)。

空白(2)处的正确答案为D。关系模式Employee∈1NF,原因是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即非主属性(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不完全依赖于码“员工号,家庭成员”,故Employee不属于2NF。1NF存在4个问题:冗余度大、引起修改操作的不一致性、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空白(3)处的正确答案为D。如果某员工有5个亲属,那么该员工关系中“员工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家庭住址”将重复出现5次,为了将数据库模式设计得更合理,应该消除冗余,即将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加上员工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模式。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大型施工单位承接53km四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及交通工程施工,路面单幅宽10.5m,自下而上路面结构层为:底基层为18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36cm厚6%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摊铺);面层为7cm厚AC-20,6cm厚AC-16,5cm厚SBS改性SMA沥青混合料。全线有4个互通式立交连接地方道路,其中设有4个匝道收费站,1个监控、收费及通信分中心,该分中心集中管理本路段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和通信系统,施工单位承担了包括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等施工。施工单位将路段中间K25+000右侧的弃土场硬化后,作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场地,并配置了一套4000型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该设备主要指标如下:每拌制一份料的重量Gj=4000kg,每份料的加料时间t1=15s,每份料的拌料时间t2=20s,每份成品料卸料时间t3=13s,时间利用系数KB=0.85。施工单位同时配置了两台11m宽的超大型摊铺机,4台YZC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两台16T的XP胶轮压路机。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上面层的压实十分重视,确定了质量控制关键点,并就压实工序做出如下书面要求:

(1)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1~2遍,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40℃;

(2)复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振压4遍,复压初始温度不低于130℃;

(3)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静压1~2遍,终压结束温度不低于120℃;

(4)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应大于30cm;

(5)为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应采用洒水车及时向混合料洒水。改性SMA路面试验路段施工中,发现大量油斑。施工单位技术员分析后认为产生油斑的原因可能是:运输距离较远,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拌和时间太短,导致拌和不够充分;拌合料(特别是纤维掺加剂)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分等,经采取措施处理后,路面施工正常进行。路面工程全部完工并验收后,施工单位进行了交通工程收费系统的施工,两周后,收费站出口车道的自动栏杆、通行信号灯等单机(体)设备安验及配线施工完毕。收费系统全部施工完毕交付使用后,某收费站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收费亭内收费员由于要核对某车辆信息,需与收费站监控值班员直接通话。

事件2:某日深夜,有歹徒袭击收费亭,收费员遭遇人身威胁。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