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广东居民幸福指数(GNH)比较

注:①2007-2009年广东GDP年均增长率近11.4%。②国民幸福指数(GNH)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将幸福指数细分为生活舒适感、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三个水平,然后加工综合得到的。

材料二:2007-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幸福指数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平均幸福指数最高。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相差不大,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比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高,工作幸福感对生活舒适感有正面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5)》。全会确立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并提出了“十二五”唯民生福祉不唯GDP这一要求。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分配理论知识,谈谈广东省应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 * * 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快,而居民幸福指数上升缓慢。2009年广东居民幸福指数下降,GDP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指数的上升。

(2)①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奠定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供制度保证。③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增强广东居民幸福感。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①中 * * 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②中 * * 党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③中 * * 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广东省委通过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