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完形填空
When we read books we seem to enter a new world. This new world can be similar to the one we are living in, or it can be very  31  .Some stories are told 32 they were true. Real people who live in a 33 world do real things; in other words, the stories are about people just like us doing what we do. Other stories, such as the Harry Potter books, are not  34 . They are characters and creatures that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us and do things that would be 35 for us.
But there is more to books and writing than this. If we think about it, even realistic writing is only 36 . How can we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not real? For example, when we read about Harry Potter ,we  37 seem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real world. And when Harry studies magic at Hogwarts, he also learns more about his real life than  38 . Reading, like writing, is an action. It is a way of  39 . When we read or write something ,we do much more than simple look at words on a page. We use our 40--which is real—and our imagination—which is real in a different way --- to make the words come to life in our minds.
Both realism and fantasy(幻想) 41  the imagination and the “magic”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o make us think. When we read 42  realistic, we have to imagine that the people we are reading about are just like us, even though we  43 that we are real and they are  44 . It sounds 45 ,but it works. When we read, we fill in missing information and  46 about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what a character does. We help the writer by  47 that what we read is like real life. In a way, we are writing the book, too.
Most of us probably don’t think about what is going on in our 48 when we are reading. We pick up a book and lose  49  in a good story, eager to find out what will happen next. Knowing how we feel  50  we read can help us become better readers, and it will help us discover more about the real magic of books.
小题1:
A.possibleB.easyC.newD.different
小题2:
A.thatB.whatC.whetherD.as if
小题3:
A.usualB.normalC.certainD.common
小题4:
A.realisticB.reasonableC.moralD.instructive
小题5:
A.difficultB.impossibleC.importantD.necessary
小题6:
A.thinkableB.designedC.imaginedD.planned
小题7:
A.doB.makeC.haveD.are
小题8:
A.lessonsB.dreamsC.experienceD.magic
小题9:
A.workingB.thinkingC.livingD.understanding
小题10:
A.knowledgeB.skillC.wordsD.grammar
小题11:
A.makeB.getC.useD.have
小题12:
A.a newspaperB.somethingC.everythingD.a story
小题13:
A.findB.learnC.knowD.hope
小题14:
A.tooB.notC.allD.so
小题15:
A.dangerousB.seriousC.strangeD.terrible
小题16:
A.talkB.learnC.readD.think
小题17:
A.tellingB.pretendingC.promisingD.guessing
小题18:
A.mindB.lifeC.worldD.society
小题19:
A.heartB.timeC.moneyD.ourselves
小题20:
A.whatB.howC.whenD.why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B

小题6:C

小题7:A

小题8:D

小题9:B

小题10:A

小题11:C

小题12:B

小题13:C

小题14:B

小题15:C

小题16:D

小题17:B

小题18:A

小题19:D

小题20:C

题目分析:本文讲述的是对读书的理解,读书就像我们所做的事情一样,虽然有些是虚幻的,但很多和我们的现实都是有联系的。读书会让我们去思考。

小题1:D 上下文串联。上文中有similar相似,or提醒我们应选与similar意义相反的词different

小题2:D 语法分析。told用在被动语态中,因而后面不可跟宾语从句,应该是方式状语从句。句子意思是:有些故事讲起来似乎就是真的。

小题3:B  形容词辨析。usual习惯性,符合规章制度的或一贯如此的;common的意思:常见的,普通的,不足为奇的,有时可引申为“平凡”的意思;normal 正常的,正规的,标准的生活在正常世界的现实的人做实际的事。

小题4:A 形容词辨析。换句话说,那些故事就是有关象我们这样的人做我们所做的事。有些故事则是虚构的。

小题5:B 形容词辨析。A困难B不可能C重要D必要;这些故事中的人和动物与我们不同,他们能做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

小题6:C 形容词辨析。甚至现实的作品也只是想象出来的(不是可以思考的,也不是设计出来的,更不是计划好的)

小题7:A 语法分析。使用do+动词原形表示强调。我们确实似乎了解(强调手法)

小题8:D 名词辨析。A教训B梦想C经历D魔术。当他研究魔术时,他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了解也比对魔术的了解要多

小题9:B 名词辨析。A工作B思考C生活D理解;读书象写作一样,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思考的方法

小题10:A 名词辨析。用我们的知识(现实的知识)和想象(不同方式体现的现实)使得言语在我们的脑海中具有生命力。

小题11:C 动词辨析。A生产B得到C使用D有;现实和幻想用读书和写作的想象力和魅力使我们去思考

小题12:B 词义辨析。当我们读到某些现实的东西时,我们就不得不去想象我们所读到的有关的人就象我们一样

小题13:C 动词辨析。A发现B学会C知道D希望;即使我们知道我们是现实的而他们是虚构的(则不是现实的)

小题14:B 上下文串联。即使我们知道我们是现实的而他们是虚构的(则不是现实的)

小题15:C 形容词辨析。A危险的B严重的C奇怪的D可怕的;这听起来很奇怪。

小题16:D 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丢失的信息补充起来而且会思考一个人所做事情的影响和起因

小题17:B 我们只有通过自称我们所读到的东西就象真正的生活一样来给作家一些帮助。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在写作。

小题18:A 名词辨析。A思维B生活C世界D社会;没有思考我们脑子中在想什么

小题19:D 固定搭配。Lose oneself in…沉浸于…;这里是指埋头于一则精彩的故事中

小题20:C 连词辨析。我们读书时如果知道我们的感受如何的话,那将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好的读者。

点评:本文讲述的是对读书的理解。本文主要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和对英语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以及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考生做题时必须时刻从上下文考虑,不应该只看到所添的词在短语或句子内是否可行。因此,在做题时最好将全文通读一下,了解了全文的意思以后再作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核辐射离我们有多远

  ①3月16号,北京六里桥一些大超市里买盐的队伍排了将近400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抢盐的热潮,各大超市很快都无盐可买!“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以后的海盐都被污染了,不能吃”这些说法无不显示出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和恐慌。

  ②我们有必要对核辐射进行一些相关的了解。

  ③日常生活中的核辐射无处不在。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辐射:从穿越星系而来的宇宙射线、核电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从医院的X光机到阳光里的紫外线,从手机、微波炉、高压线到电视台广播台的信号塔,辐射无所不在,到处都是可能成为人们畏惧辐射的对象。对此不必过分担忧,只有过量的放射性照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核辐射就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辐射,主要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是人类接受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人工辐射是指与核相关的人为活动引起的对公众的照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核爆炸在大气层中形成人工放射性物质,使环境受到广泛的污染。核能发电等核动力生产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于环境。

  ⑤描述辐射防护剂量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⑥放射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而且存在一个阈剂量。人体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射线照射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这些组织效应发生的频率随剂量而增加,其严重程度也随剂量而变化。比如男性生殖器官,一次达到0.15毫西弗的照射剂量,就可引起暂时不育,达到3.5毫西弗,就可引起永久不育。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无关,能发生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通常由辐射引起癌的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机性效应是X射线在低剂量率、小剂量照射时对人群的主要危害。

  ⑦核能的确清洁高效,但核泄漏则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这次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的危害尚难估算,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件,即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的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至今令人“谈核色变”。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殃及前苏联1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的694.5万居民。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乌克兰共有250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身患各种疾病,其中包括47.3万儿童,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专家预计,消除此次事故造成的污染需要800年的时间。(根据网络相关内容编写)

1.本文③-⑥段分别介绍了有关核辐射的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家里的大理石地板砖、手机、微波炉等物件都有一定程度的辐射,只要不过量,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B.人体遭受过量辐射,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疾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C.核辐射引起的随机性生物效应的有害程度与受照阈剂量的大小有关,因而发生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会因核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D.截止2011年3月,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及爆炸事故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辐射事件。

3.第⑤段划线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该处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自诩为“坚如磐石”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在天灾面前竟不堪一击,给世界敲响了警钟,人类如何善用核能这把双刃剑?请联系文中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庭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人。

                                                                                                                             (选自《李文公集》卷五)

    【注】零口:地名。营群:寻其群体。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粟而长鸣,如其众鸡 命:指挥。

B.而仰望焉,而望焉 旋:回头。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之 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