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经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才会迎来秋的收获。人生也是如此,只有经过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成功的收获,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注意:作文书写分为3分

答案

参考例文

收获

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没错,没有辛勤的付出,哪能换来甜美的收获呢?在一次学习与体验相结合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一则令我终生受益的道理。

一天早晨,我让妈妈帮我煮方便面,可是这次妈妈却没有听我的“指挥”而是态度严肃地说:“今天是星期天,你长大了,自己学着煮吧。”我一听,不服气地想:也真是的,我都快十二岁了,煮方便面谁不会呢?真可笑,这件小事能难住我吗?

于是,我随手拿了一包方便,哼着小曲儿进入了厨房,嚓!我果断地拧开煤气,火苗,“噌”的窜出来,我急忙向后一蹦,吓了我一跳,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小锅放在煤气灶上,加碗水,把方便面放在锅里面。我看了一眼方便便袋上写的三分钟,便用表计时,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小锅里的水沸腾了,我的心也跳个不停,哈哈,马上就要吃上我自己煮地方便面喽,我得意的掀开锅盖儿,拿起筷子品尝时,傻了眼,毫无味道,根本不好吃,正在这时,妈妈走过来告诉我,煮面时必须等水开了以后在下面,同时还得加上佐料,才能好吃。

喔,原来是这样,难怪古人说:“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这时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妈妈一边把小锅的刚才的面倒在一个碗里,一边笑着安慰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来,再试一次。”这回,我认真地按照程序操作,添上水,耐心的等水开了,再慢慢地把面放进小锅里,在面散开时,加入佐料,哇!一股香喷喷的味道弥漫在厨房里,飘入我的鼻孔,真香!

收获一种本领会让你喜出望外,收获一则道理会让你受益匪浅。那次煮面让我收获了一个道理:做任何都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个道理会让我记住它,会伴着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成长的。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写作中要突出“只有经过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成功的收获”的道理。从题目上看可以考虑“收获果实”“ 收获勇气”“ 收获成功”“ 收获快乐”“收获知识”等等。要思考在收获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的?身边的人帮助过你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想想当你取得收获时,心情会怎样,会有怎样的内心感受?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把收获的过程,所经历的事情说清楚。写作时不要记流水账,不要干巴巴。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来描写,要适当灵活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例文从生活小事中提取素材,提炼中心,写得真实而有生活气息。另外,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引用较好,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值得借鉴。

【书写分评分标准】马虎潦草0分,书写工整1分,基本入体2分,整洁美观3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45--60分):符合题意,有新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条理清楚。

二类卷(40—34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比较明确,文字比较通顺,条理比较清楚。

三类卷(35--39分):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大致明确,内容大致具体,文字大致通顺,条理大致清楚。

四类卷(30--34分):基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文字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

五类卷(29分以下):不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文字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不成篇)。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运河就不能不谈到扬州,谈扬州就不能不谈到瘦西湖。当年决定让运河在这里分道入城的那个人或许只是默默无闻之辈,但他无意中却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那么多浓得化不开的人文历史。平山堂前唱曲的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杜牧,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虹桥修禊,组织七千多人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还有断定天下三分明月二分在扬州的徐凝。也难怪扬州人对自己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深。光凭大禹时天下九州就有广陵,而杭州直到隋初还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这一点,跟西湖叫叫板,又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很负责地说,像前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些诗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夸张,甚至完全是可以作为纪实文学来看待的。《扬州画坊录》里记载了两个荒谬的故事:“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虽说富人烧钱玩儿的事现也偶尔见诸报端,但和扬州历史上的大腕一比,无论方式还是豪奢程度,恐怕都要相形见绌。大运河在那里有点像是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把这座幸运的、得天独厚的城市宠得有些忘乎所以。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这和西湖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刚好又堪一比。当地旅游手册以其形状颇似莲花绽放,又给它起了个莲花桥的俗名。有论者认为它在建筑风格上可能受到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因无北海的烟波浩渺,匠心别运,将五亭群聚于一桥,从而形成现在这样玲珑的格局。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组成的桥身雄壮威猛,那上面每天徜徉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如果对他们说设计者当初的原意并非美学所需而是为了泄洪方便的话,相信对不少人的游兴都是一个打击。运河打在扬州身上的烙印总是这样深刻而醒目,哪怕是湖畔的一根柳条、半截残碑、三分曲栏、几处苔痕,都暗结着浓重的历史与沧桑。甚至在眼下湖面仿古龙舟船女清澈无邪的黑瞳里,如果你凝神注目,仿佛也能看到火焰将熄时那动人的余烬——这通常通过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表现出来。(有删改)

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

A.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如五亭桥等。

B.平山堂前唱曲的宋人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庸人杜牧。

C.曾组织过七千多文人雅士共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

D.扬州又叫广陵,大禹时分天为九州,扬州就是九州之一。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虹桥修禊、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也曾和其他人一同融入这扬州的人文历史,使扬州人对自己的城市一往情深。

B.金山塔上扬金箔,流水波中不倒翁,出自《扬州画坊录》,作者认为这些都是荒谬的故事,不能把它们当成纪实文学来看待。

C.作为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的五亭桥的用来泄洪的十五个卷洞,形状颇似莲花绽放,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莲花桥。

D.现在你如果去扬州坐仿古龙舟,看到船女那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那都是运河在扬州身上留下的美好印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瘦西湖对扬州很重要,运河对扬州也很重要,但作者在谈及瘦西湖和扬州时,总是免不了要和西湖与杭州作对比。

B.作者把大运河比作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其目的是想说大运河使得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极高的程度。

C.作者认为五亭桥的设计者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只有实用主义的理念,没有美学意识,并且受了北海五龙亭建筑风格的影响。

D.瘦西湖虽然没有西湖和北海那么浩大,但由于玲珑精美的五亭桥,以及湖上景物所蕴含的历史与沧桑,它在全国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