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不是纯水,若要制取纯水,应采取的净化方法是       。碗碟上的油污用自来水很难洗净,往水中加少量的洗涤剂后,就容易洗干净,说明洗涤剂具有           作用。

(3)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

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A(2)蒸馏;乳化(3)甲;b;加水或升温;不变。

题目分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污染物中的“氮和磷”都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是指元素。故选A。

(2)常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蒸馏、煮沸等,其中蒸馏能得到蒸馏水,而蒸馏水为纯净物,故要制取纯水,应用蒸馏的方法;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污起乳化作用,使较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而随水流走。

(3)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结合图示分析,由于甲仍有部分未溶解,则说明甲形成的溶液肯定为饱和溶液;根据图1中信息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2中,20℃时,a曲线的溶解度大于b曲线的溶解度,故b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点评:本题整体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其中第(3)问稍难,理解和熟记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