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辆质量为m=2t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并保持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变,当达到最大行驶速度vm=20m/s时,司机突然发现路正前方有一水平弯道,弯道半径R=20m,为安全通过弯道,司机开始刹车(已知轮胎与路面间的μ=0.7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则(     )

A.汽车转弯时,车内乘客是向弯道内侧倾斜

B.汽车以最大行驶速度运动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88×105W

C.汽车开始刹车时,距离弯道至少为20m

D.距离弯道要立一块告示牌,上面应标明弯道最大速度不超过10m/s

答案

答案:B

汽车转弯时,车内乘客是向弯道外侧倾斜,选项A错误;汽车以最大行驶速度运动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fv=2.88×105W,选项B正确。由μmg=mv2/R解得弯道最大速度v=12m/s,选项D错误;汽车刹车加速度a=μg=7.2 m/s2,由vm2- v2=2ax,解得汽车开始刹车时,距离弯道至少为x=18.5m,选项C错误。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85年底,中国女排同世界女排明星联队在北京、上海举行了两场比赛,中国女排先后以3:1、3:2战胜了明星联队。 明星联队的个人技术是出类拔萃的,应谊说,她们个人技术的平均水平要高于中国女排个人技术的平均水平。但为什么明星联队两场比赛都输给了中国女排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比赛的双方在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世界女排明星联队是刚刚组建的,12名队员来自9个国家,讲7种语言。初次配合,困难很多,其中语言的不通成为彼此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障碍。据山田重雄主教练讲,他的意图无法直接传达给队员,他画了很多图,准备了多种方案,但在千变万化的临场比赛中,这些东西却无法照搬。与此相反,中国女排的队员们配合默契,早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的整体可使每一位队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材料2 沛公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军事实力不敌对方。然而,刘邦最终还是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这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种,便是刘邦极会用人,“扬人之长,避人之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用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他用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他用韩信。显然,倘若刘邦不是这样用人,而是让韩信决策,张良供粮,萧何打仗,他还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吗 请回答: (1)从材料1、2中,归纳出共性的涉及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2)根据材料2,说明所归纳的这一原理在用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3)运用所归纳的这一原理,说明市场经济何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