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3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 * * 和邓 * *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4分)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8分)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答案

(1)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2分)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分)

(2)B组人物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批判(出现反传统思想)(2分)

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3)C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D组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C组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D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2分)

两组人物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分)

(4)改良和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分)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2分)

(5)毛 * * :毛 * * 思想,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分)

邓 * * :邓 * * 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分)

(6)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题目分析:此题虽然问题比较多,但是难度不大,都是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考查。(1)孔子和董仲舒的主要贡献要从他们的主要活动方面进行分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创立了儒家学派,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董仲舒则是在汉代初年创造性的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新儒学。为儒学增加了新的内涵。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B组人物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他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这样的思想是适应了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封建制度进入衰落阶段的在思想上的反应。(3)CD两组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涉及到不同的方面。C组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兴办了一大批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组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梁启超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4)李大钊和陈独秀由向西方学习转而向俄国学习,主要是原因在于向西方学习不管是学习技术还是学习制度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新的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5)毛 * * 和邓 * * 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创造性的贡献是创立了毛 * * 思想和邓 * * 理论。分别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6)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