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选自《新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当为栋梁用,愿保德      令:美好

B.去者虽多,不足,如晦王佐才也  吝:耻辱

C.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  属:连接

D.玄龄必曰:“非如晦莫之。”   筹:谋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晦少英爽,喜书,风流自命    告,则杀之

B.手诏虞世南勒文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若亡郑而有益

C.明日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盖如晦长于断,玄龄善谋      封府库,待 * *

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  )

①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②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③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④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

⑤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⑥敕所御馔往祭

A.①⑥

B.③④

C.②⑤

D.④⑥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因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B.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的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

C.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

D.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各尽自己的才华,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

B.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

C.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

D.杜如晦死去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

答案

1.B

2.C

3.B

4.D

5.C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系统,为人类提供动植物产品与水资源,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网密布,是我国淡水湿地集中分布区,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列的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但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却非常脆弱,面临着许多威胁与压力,需要我们关注与爱护。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长江中下游湿地一直被当作宜农荒地来看待,认为湿地的利用方向就是疏干并开垦为农田,以生产更多的粮食。显然,这是与当时粮食供给紧张的状况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达1000多个,湖南省原有湖泊1066个,号称“千湖之省”,目前仅剩83个。洞庭湖过去是一个完整的湖泊,现在也已被分隔为西洞庭湖、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等三个部分,原来的全国第一大淡水湖也只能屈居第二了。大规模围湖造田是造成1998年长江中游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目前在该地区,人们对湿地的过度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是司空见惯的。
近年来无计划的渔业捕捞,网眼越来越密,商品鱼的个头和年龄越来越小,天然捕捞产量也比六七十年代大幅度下降,酷渔滥捕已经对天然渔业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不仅如此,非专业渔民与外地渔民加入到当地的渔业捕捞行业,对该地区已严重退化的渔业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从湖泊湿地中得到更高的经济回报,酷渔滥捕已经不够了,过度养殖便应运而生。当地老板、外地老板甚至大型水产企业,不惜重金,或承包水面,或买断水面的使用权,甚至要“吃掉”一些湿地类型保护区。在取得水面的承包或使用权后,有些老板和企业采用“电打鱼”、“斩秋湖”、“迷魂阵”等掠夺式方式,“合理合法”地破坏湿地资源,非法捕捞现象屡禁不止。当然,如果把所有湖泊湿地全部保护起来,停止一切人为活动,那也将是十分[1],因为这样就可[2]当地农民的生计。但如果小鱼、小虾等都被捕光、抓光,不远千里飞来的珍禽候鸟何以为食呢从大海或长江游来的水生生物又何以为食呢
湿地是有生命的,她孕育了充满生命活力的万物生灵。候鸟没有国界,一年一年地从遥远的北方来到长江中下游湿地栖息,或越冬,或繁殖,完成着自己生命的轮回。洄游型鱼类与水兽游弋于江、海、湖之间,它们从深海通过长江到湖泊中觅食、繁殖,然后又回到大海。湿地显然是万物家园!失去了万物,我们的家园又会怎样我们永远地失去了白鳍豚“琪琪”,我们还能再承受失去江豚之痛吗我们已基本失去了鲥鱼,我们还能再让银鱼见不到踪迹吗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网密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也是世界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

B.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泊减少,湖面缩小,并导致了1998年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

C.一些人为了眼前利益而酷渔滥捕、过度养殖,使得长江中游地区湿地资源破坏更加严重

D.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从而失去了白鳍豚和鲥鱼,也使得江豚、银鱼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