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 ,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节选自《后汉书·郭陈列传》)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衣冠/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B.兵事呼吸,不容先督帅/关:关押

C.伏惟天恩莫不荡宥/伏惟:伏在地上想

D.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无虑:大约、大概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太守寇恂弘为决曹掾/②皆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令/②以全人命,有益

C.①显宗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②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诸弘所决者,退无怨情/②且汉制棨戟即斧钺

3.下面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躬掌法宽平的一组是(     )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③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④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⑤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躬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是当年著名的断案专家,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精通法律,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认为,按照法律,秦彭应该斩首,但是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C.郭躬认为,犯罪有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对过失犯罪的应比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D.郭躬认为皇恩浩荡宽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时都获得了新生,但大赦令还没恩及那些已经逃亡的死刑犯。

5.根据原文内容,翻译下列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B

5.①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

   ②于是写了条陈,把四十一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上奏皇帝,这些都得到了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条文中。

阅读理解与欣赏

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 * * 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围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部分描绘的是什么?有没有不是“我”所“望”到的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啊!黄河!”到“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部分的中心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黄河作为中 * * 的代表,热情赞美中 * * 悠久的历史、伟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国际影响。

B.把黄河作为中 * * 的象征,歌颂中 * *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和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C.歌颂黄河在中 * * 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 * * 的文化,黄河两岸的游击健儿抵抗日寇的侵略,为全国人民所赞颂。

D.充分肯定了黄河在中 * * 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展望黄河辉煌灿烂的远景,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情感。

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写《黄河颂》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