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①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②,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乎,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③,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乎,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注】① 故:通“顾”,解释为“难道”。  

   ② 钟离子:人名。下文的“叶阳子”、“北宫”、“婴儿子”、“子仲”       都是人名。

   ③彻其环瑱:拿掉自己佩带的耳环。

1、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粮者亦食      ②无衣者亦衣      ③王齐国

A、①食,名词,食物    ②衣,动词,给衣服穿  ③王,名词,君王

B、①食,动词,给食物吃  ②衣,名词,衣服    ③王,名词,君王

C、①食,动词,吃食物   ②衣,动词,穿衣服   ③王,动词,称王

D、①食,动词,给食物吃  ②衣,动词,给衣服穿  ③王,动词,称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发出

B、岁亦无恙耶              岁:收成

C、民亦无恙耶              恙:小病

D、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如果

3、“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中的“处士”应该指的是( )

A、爱护百姓,能够为百姓着想的人

B、善于处理朝中各种繁杂事务的人

C、忠心耿耿,能够成为皇帝心腹的人

D、仁爱贤明却不被重用,从而隐居的人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威后询问齐使的言谈反映出她以民为本的思想。

B、齐国在用人方面还未做到人尽其用,还存在着埋没人才的问题。

C、通过赵威后的言谈,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注重运用教化来治理百姓。

D、赵威后重视人才,她对齐国忽视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以及子仲感到不满。

京 房 与 汉 元 帝 共 论 因 问 帝 幽 厉 之 君 何 以 亡 所 任 何 人 答 曰 其 任 人 不 忠 房 曰 知 不 忠 而 任 之 何 邪 曰 亡 国 之 君 各 贤 其 臣 岂 知 不 忠 而 任 之 房 稽 首 曰 将 恐 今 之 视 古 亦 犹 后 之 视 今 也

                       ——《世说新语·规箴门》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答案

1、D2、A(A项中的“发”应解释为“打开”。)

3、D(“处士”是什么人,必须把握全文来分析。如果选A,就是只注意到他们的仁爱,却忽视了他们不被重用的现实。)

4、D(D项错在,在赵威后眼中,子仲是个无用之人,不是人才。)

5、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6、京房和汉元帝一起谈论,趁便问元帝:“ 西周幽、厉二君为什么败亡 ?所任用的是什么人?”回答说:“他任用的人不忠诚。”京房说:“知道不忠诚还任用他,为什么呢 ?”说 :“亡国之君都以为他的臣下是贤德之臣 ,哪里是知道不忠还任用他们?”京房跪拜道:“只怕我们今天对古人的评论,也像后人对今天的评论。”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信尚未打开,赵威后问使者说:“收成还好吗?百姓也好吗?齐王也好吗?”使者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您,如今(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说:“不是这样。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难道可以舍弃根本而去问末节的吗?”(赵威后)于是进一步问使者说:“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钟离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有粮的他给食物吃,无粮的他也给食物吃;有衣服的他给衣服穿,无衣服的他也给衣服穿。这是帮助齐王养育他的百姓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吗?这个人的为人,可怜那些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体恤那些少而无父或老而无子的人,帮助那些困难穷苦的人,补济那些生活中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安息他的百姓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北宫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拿掉自己佩带的耳环,到老了也不嫁人,来养活她的父母。这是带领百姓作出孝敬之事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隐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位孝女不能上朝,(齐王)凭什么在齐国称王,把百姓当作子弟?於陵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的为人,上不向国君称臣,下不能治理自己的家,中不能同诸侯交往。这个率领百姓而对国家毫无用处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杀掉呢?”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底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的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我们惟一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出罗斯福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美国感到“恐惧”、“害怕”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这段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