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翻译下面句子

1、(1)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

答案

1、(1)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

(2)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2、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必须提高正当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符合仁德。

关键词或采分点

1、(1)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

(2)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2、可据对比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来分析。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他,君子就不居有;贫困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不摆脱。君子离开了仁德,怎样还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紧急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困顿的时候也一定遵循仁德。

实验题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反应后两容器内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⑴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⑵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⑷若反应前甲、乙两容器中碳粉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表示为(mC/mO2)甲

和(mC/mO2)乙,当小明和小芳的猜想均成立时,则(mC/mO2)甲__________

(mC/mO2)(填“﹥”、“﹤”或“=”)。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