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6分)
下面是实验中学某班同学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题1:第一天,语文老师利用一节课回顾了语文课本中有关写四季和自然的文章,并设计了一个问题: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梁衡的《夏感》描绘了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旋律,何其芳的《秋天》描绘了 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绘了
的冬天。(2分)
小题2:第二天,语文老师将大家带到郊外感受自然。在前往郊外的途中,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让他们想起了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心中感到十分郁闷和惆怅;而另一些同学看到的景色却让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希望,精神振奋。语文老师告诉他们: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前者可以称为“令人怅惆的秋景”,后者可以称为“令人振奋的秋景”。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用文字描写这种秋景。(4分)
我会选 ,我的描写是:(50字左右)
小题1:示例:硕果累累、温暖(能抓住课文主旨均可)
小题2:略
小题1:题目分析:能抓住作者笔下“秋天”“冬天”的特征,说法合理即可;何其芳的《秋天》写了绚丽多彩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渔家晚归图、少女思恋图。整首诗写了丰收、快乐、幸福、充满诗意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这类题目要注意题干要求:根据课本中出现的文章用一组排比句概括这些文章写出的四季特点,然后抓住作者笔下“秋天”“冬天”的特征来补写语句。学生补写的语句只要符合题干要求,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这类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能抓住季节特征,语言生动优美即可。如前者:暮秋时分,寒风习习,伴着片片落叶,听着声声雁叫,漫步郊野,看到无奈的枯树摇摆于狰狞的秋风中,愈加觉得灰暗的天空又被萧瑟的秋景涂上一层黯淡的色彩。(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萧瑟、黯淡的特点);如后者:橘红滚圆的柿子,挂在树上;金黄硕大的梨果,结满枝头。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黄色的玉米堆满院,鲜红的辣椒挂窗前,青脆的红枣缀满树。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满山层林尽染,大地一派秋景。感觉“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秋天的景色描写应突出热闹、喜悦的特点)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做题时要注意抓住季节特征,理解景色特点及人物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