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 * * 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 * ,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答案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主要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如“以行此直接民权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表现其特点有直接民权和五权分立,与英美不同。但二者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都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及权力的制约等思想。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训政思想与国民政府训政差别的分析认识。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训政的目的在于“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而国民政府的训政,从所学可知本质是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名词解释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