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碳酸盐岩中只有方解石和白云石2种矿物。

答案

参考答案:对

综合题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在一些情况下,考古学家可以变得像上帝一样,灌溉荒芜的沙漠或极大地增加谷物的产量。然而,他们做到这一点,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才能而是通过重新发掘出被遗忘的我们祖先的智慧。例如,纳巴塔人在两千年之前占据着以色列险恶的内盖夫沙漠,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种植葡萄、小麦和橄榄。空中摄影和考古学已经联合起来揭示出,他们做到这一点是借助一种精巧的系统把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到灌溉沟渠与蓄水池中。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重建这一地区的古代农场,这些农场现在甚至在干旱年份中也能生产出很高产量的谷物。
给人更为深刻印象的是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高原所发生的事件。空中摄影术与发掘已经揭示出,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在的的喀喀湖周围地区,有至少二十万英亩土地属于一种基于“凸地”的农业体系,这种体系用从地块间沟渠中挖出的泥土来抬高耕种表面。这一体系非常适合于四千米的高度,适合于地区环境,也适合于传统的块根植物。然而,这种体系在五百年前印加帝国的征服之后被放弃了,现代的农业方法涉及大量的机械、化肥、灌溉和进口谷物,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这种气候下,恰恰并不成功。考古学家已经清理了与重新整修了某些古代凸地,只使用传统工具,在这些地块里种植了土豆和其他传统块根植物。这些田地迄今还没有受到严重干旱、霜冻和严重洪水的影响,而谷物产量则大约是干旱农田上的七倍。许多村庄,数以千计的人民,现在已经开始采用他们祖先的耕作方法,这要感谢考古学家的努力。
①不仅如此,木材还要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燃料需求。②为了这些建筑,从公元10世纪开始,这里在不停地继续着无情的木头采伐。③最终所造成的广泛的环境破坏是无法恢复的,这是这一居住地被毁弃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反过来说,考古学也能够指出在过去出现过的生态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所引起的——诸如在公元900年,拜占庭古城佩特拉在几个世纪的对森林的毁灭性开采之后突然崩溃毁灭:复活节岛上对森林更具破坏性的开采,几乎摧毁了这个小岛惟一的石器时代文化。⑤另一个实例来自阿那萨奇人,他们居住在美洲西南部,在查科峡谷的居住地非常先进,包括有美洲摩天大楼出现前的最大也最高的建筑。

文章最后一段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重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⑤④③②①

B.②①③④⑤

C.④⑤③②①

D.④⑤②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