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四)  背景资料  业主通过招标与甲装饰公司签订了装饰合同,此项目包括A、B、C、D、E、F、G、H八项工作。业主与乙安装公司签订了设备安装施工合同。通过相互协调,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如图所示,其中K工作为设备安装与调试。  由于工艺要求,B、E、F需共用一台机械。  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业主负责供应的材料供应不及时,使A工作延误6天;  事件2:甲公司因人员与材料调配问题造成C工作增加工作时间5天,窝工损失5万元;  事件3:乙公司设备安装时,因接线错误造成设备损坏,使乙公司安装工作延误5天,损失12万元。  发生以上事件后,施工单位均及时向业主提出了索赔要求。  问题

事件2与事件3,甲公司与乙公司的索赔能否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本小题7分)  1 事件2中,甲公司工期和费用补偿不成立(1分)。因是甲公司原因使C工作延长(1分);对乙公司不造成影响(1分);  事件3中,乙公司工期和费用补偿不成立(1分)。因为是乙公司的错误造成的损失(1分),对甲公司的工期和费用损失应给予补偿(2分)。

选择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2)材料二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并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