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①。”

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①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②贤:尊重③易:轻视④致: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1)孔子认为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2)子夏的观点是怎样的?他的话跟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3分)

答案

(1)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回答“德行”两方面即可。1分)

(2)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具备了伦理道德,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以上2分)子夏的话,实际是对孔子观点的进一步发挥。(答一脉相承也可以。以上1分)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2)子夏曰:“贤②贤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讲的是与妻子相处时,要尊敬她的贤德胜过喜好她的美貌;侍奉父母则要尽心尽力事;侍奉君主能尽忠职守;和朋友交往要诚实信用,这样的人如果自谦没学过什么东西,我还是认为他算是有学过的人了。所以他和孔子讲的都是道德方面的事儿,是一脉相承的。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