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0米高的海啸,并引发核电站爆炸,导致核泄漏。

(1)写出此次地震震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              )。(3分)

(2)日本著名工业区B          工业区和C京滨工业区分布的共同点是:

                                     。地震发生时这两大工业区震感强烈。(4分)

(3)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救援队于3月19日前后陆续结束搜救工作回国,来自澳大利亚的

救援队回国时,该国的季节为     季。(3分)

(4)日本火山多,分布广。          是其中一座最著名的火山,先后多次喷发。(1分)

(5)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      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              的典型。(4分)

(6)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               。(1分)  

(7)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分)

答案

(1)38.1°N,142.6°E 

(2)濑户内  临海

(3)秋 

(4)富士山 

(5)大和   东西方文化兼容

(6)马六甲海峡

(7)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题目分析:(1)根据经纬网的知识可知:此次地震震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38.1°N,142.6°E);

(2)从图中看出,B是日本的濑户内海工业区,其与C京滨工业区分布的共同点是临海分布;

(3)从图中看出,D是澳大利亚,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3月19日时为北半球的春季,为南半球澳大利亚的秋季。

(4)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5)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6)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海峡是马六甲海峡。

(7)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发生。

论述题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PM2.5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汽车尾气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工业污染排放其他[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12分)

话题二 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话题三 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8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