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特有属性(或叫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这里就以数学概念的学习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1)引进概念 ①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教师忽视小学生这个特点,而单纯抽象地进行概念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②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③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的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也往往是由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或集体研究演示学具得到许多认识,形成概念的。 (2)讲清概念的本质特征 ①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②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③要避虚求实,透彻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中还存在“虚”和“浮”的现象。所谓虚指的是虚假,不实实在在地理解;“浮”即浮于表面认识,不能自觉深入地去探讨其本质因素。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学生常常说成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几,这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说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含混不清。 ④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除法中等分概念与包含概念、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的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 ⑤教师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3)运用概念巩固概念。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①启发学生多思,巩固概念,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加深理解概念,从理解中求巩固。在学生初步理解了概念以后,教师要提出恰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即使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也会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这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概念的一个好办法。 ②通过计算及用规范化语言表述,巩固概念。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能起促进作用。如整除、约数、倍数这三个概念互相之间联系密切,不懂整除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约数与倍数。 ③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数的整除这一章抽象概念很多,在学习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后,把有关概念帮助学生进行了归纳整理。 ④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