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20分)
年份 产品项目 | 1913年 | 1928年 | 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方案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佳方案 |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追加数 | 实际完成数(1932年) |
煤(万吨) | 2910 | 3550 | 6800 | 7500 | 6440 | |
石油(万吨) | 920 | 1160 | 1900 | 2200 | 2100 | |
生铁(万吨) | 420 | 338 | 800 | 1000 | 1700 | 616 |
钢(万吨) | 420 | 430 | 930 | 1040 | 592 | |
汽车(万台) | 0.07 | 10 | 20 | 2.93 | ||
拖拉机(万台) | 0.13 | 5.5 | 17 | 4.89 | ||
铁路(万千米) | 5.85 | 7.69 | 8.8 | 9 | 8.18 | |
棉织品(亿米) | 25.82 | 26.78 | 57 | 62 | 26.94 |
回答:
(1)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两个方案和后来的实际完成情况看,哪个方案更符合实际?
(2)从图表可以看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3)联共(布)十六大追加的产品指标完成情况怎样?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初步方案。
(2)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发展较慢。
(3)联共(布)追加的指标远没有完成。这说明在联共(布)十六大上出现了盲目追求发展高速度、高指标的冒进倾向。
回答第(1)问时,把表格中的最后三行数字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与实际完成最接近的就是符合实际的方案。回答第(2)问,首先要把“一五”计划完成后的工业发展情况同1913年的数字作比较,同时还要把表格中的有关内容分为重工业、轻工业两类来分别看待。回答第(3)问,比较简单,经过数字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从材料最后两行的数字对比就不难看出十六大追加的数字完成的情况。这种状况说明的问题,要上升到苏共的指导思想变化的高度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