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在山的那边》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样说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答案

答案:D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谢总事业有成,经营一家拥有五百名员工的科技开发公司。平时忙于做生意,父亲节那天,为一表女儿的孝心,她特设宴为父亲庆贺。
亲朋好友集聚一堂,喜气洋洋,置身其中年过七十的老父笑得顾不上吃饭。这也是谢总最希望看到的。她走到父亲身边明知故问:“爸爸,你高兴不”
“高兴,高兴!”老父拍着手掌。
“为什么高兴”谢总还想逗父亲开心。
“因为你生日啊!”父亲大声说道。
在场的人都听到了,谢总想纠正父亲的话,但欲语又止,[ ]。
自从她的小妹妹出嫁后,家里剩下年老的爸妈,父亲开始不爱说话,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记性变差了,每天到了傍晚时分就打电话给她:“你怎么还不回家”开头,她不解地反问道:“我没有说过要回家呀!”后来到医院检查得知,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
父亲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只知道天黑的时候催女儿回家,有人请他吃饭,他就觉得那天是女儿的生日。
看上去,父亲很快乐,因为他把烦心事都忘记了,他甚至把自己也忘记了。但女儿很悲伤,因为即使她呆在父亲身边,父亲仍然会看着门外,问她,她怎么没有回家——这成为他留在脑海里无法实现的最后的记忆,挥之不去。
一掷万金为父亲庆贺.不如在天黑的时候常回到父亲身边。谢总非常后悔。
在2005年的父亲节,看到报上一篇《没有父亲的父亲节》的文章,令人想象那些父亲不在身边。或者已经失去父亲的孩子,他们是如何过父亲节的。这样的角度远比在父亲节时请父亲吃饭,或者说声:“父亲,我爱您!”甚至在报上登一则给父亲的贺语,更有意义。
在“没有父亲的父亲节”里,通过回忆,让父爱洗涤心灵,更能感受到父爱的温暖。与父亲在一起时,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爱而让父爱迷失了,只有在离开父亲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爱与真理,然后更好地回到父亲身边,回到我们的亲人身边,这是爱的好方式。
回忆是为了思索今天。我们常在失去的时候才会倍感珍惜。但愿,今天的思索能使我们的明天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其实,节日本身就是一份礼物。

关于谢总的父亲,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以前不爱说话

B.丧失了正常的记忆

C.喜欢给女儿过生日

D.每天催女儿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