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小题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行贤而去自贤,安往而不爱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我并不感到她美。

小题2:品行贤良但去掉自以为贤明的行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爱戴呢?

题目分析:

小题1:略

题目分析:

小题2:略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节选的课文(12分)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节选自《〈呐喊〉自序》)

小题1: 从上面的节选部分看,鲁迅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2分)

小题2:《新生》失败前后,鲁迅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小题3:结合文意,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接着又逃走了资本。”

(2)“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小题4:从鲁迅“学医”与“从文”的选择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