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 * * 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回奢。”然而,当今“舌尖上的消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多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已刻不容缓。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民间也掀起了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0分)
材料二 习 * * * * 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 * * 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8分)
材料三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12分)
(1)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3分)②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4分)③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3分)
(2)①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 * * 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分)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③公民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自觉抵制铺张浪费之风。(3分)
(3)①事物的变化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微杜渐,摒弃奢靡之风。(4分)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4分)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和多样的。要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条件,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趋利避害。(4分)
题目分析:(1)本题属于哲学原理题,设问明确,难度适中,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是解题关键,此题属于原因类试题,涉及的知识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产生、正确的价值观的标准和意义,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扣题分析+意义。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吃透教材,掌握解题步骤。
(2)本题属于文化生活的措施类试题,在政治学科考试中,是相对比较难的一种题型,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吃透相关知识,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需要社会舆论导向,需要全民族提高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准,需要公民提高道德修养,作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即谓+宾式
(3)本题属于哲学原理分析和启示相结合的试题,解题关键是要求学生吃透原理,注意相关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材料信息中抽象出哲学原理并能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由量变到质变的的过程,也是矛盾双方转化的过程,矛盾双方的关系是联系的基本内容。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措施,结合题中信息,归纳提升。
考点:《文化生活》全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生活与哲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唯物辩证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