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gNO3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酚酞试液
A、氯化钾和碳酸钠、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能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盐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酚酞遇氯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将AgNO3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氯化钾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酚酞试液
A、氯化钾和碳酸钠、氯化钠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硝酸钠和三种物质都不能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盐酸和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氯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酚酞遇氯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17分)教育变革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需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姓名 | 籍贯 | 曾任官职 | 《汉书》文摘 |
息夫躬 | 河内河阳 | 光禄大夫 左曹给事中 | 《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
倪宽 | 千乘 | 御史大夫 | 《汉书·倪宽传》“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 |
终军 | 济南 | 谏大夫 | 《汉书·终军传》“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
朱云 | 鲁 | 杜陵令 | 《汉书·朱云传》“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后为博士” |
——(德)F·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
材料三 两湖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就两湖书院改建,设学科八门,其中中西公共学四门,即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术,延聘本国教习讲授。西学四门,即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军事学,延聘东西洋各国教习讲授。学生入学后,先补习普通中学课程一年,再习专门(注:八门中选学一门)之学三年,然后派往东西洋游历一年,以广见闻。
——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列举的这些人在哪所学府接受了最高教育?它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哪些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德国教育不断进行着哪些变革?概述促进这些变革的社会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两湖大学堂培养人才有哪些举措?顺应了怎样的时代要求?(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