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中 * * 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二: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2分)

(2)材料一、二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1分)

(3)从材料二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3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大改造时期,中 * *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所以材料一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高的特点。所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留给我们的教训。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