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上海某大学为加强学术交流,于2007年5月邀请德国一学术代表团讲学,将从武汉口岸运进该学术代表团讲学用的专用设备,其中包括一套探测器。货物进口时,该大学已向海关注册,委托武汉某报关企业向武汉海关办理该专用设备的进口手续。讲学结束后该学校决定留购这套探测器并以科教用品的名义办妥减免税手续。其余讲学设备在规定的期限内原状经武汉海关复运出口。
按照以上所述,回答下列问题:

该批讲学设备在境内使用期间应遵守的海关监管规则包括( )。

A.货物应在规定的5年内,接受海关监管

B.如果货物留购,须报经海关批准,并按照一般进口货物(在办妥减免税申请手续的情况下,可按照特定减免税货物进口)办理海关手续

C.按特定目的使用,并在规定期限内按原状复运出境

D.超出特定使用目的,应按实际使用年限,折旧征税

答案

参考答案:B,C

解析: 该批讲学设备是按暂时进口货物办理海关手续,海关放行后应按特定目的使用,并在规定期限内按原状复运出境;因该货物是上海某大学留购,属于教学用品,该大学属于享受科教用品免税单位,该货物可以按照科教用品管理规定办理免税手续。

多项选择题
综合题

(2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反之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一)》

材料二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材料三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 * * 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

材料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6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理由是什么?(2分)中国的“孔子时代” 为什么能得到他的盛赞?(4分)

(3)材料三对孔教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文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