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A句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C句用错对象。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D句感情色彩不当,意思也前后矛盾。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点评:成语的使用,除了关注所用的语境外,最要紧地还是要搞清楚成语它用于哪些语境中。要清楚成语的比喻义,一些名物的成语只能用于比喻义,用实了那就是望广生义了。这样的成语是比较多的,如本题中的“沧海横流”,再如:五风十雨、风花雪月、晨钟暮鼓等,就不能用实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8—33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本文选自《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标题中的“讽”是                                                    之意。“纳”是接受、采纳之意。(2分)

小题2:.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小题3:.请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注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朝服衣冠(zhāo早晨)皆朝于齐(cháo朝见)

B.时时而间进(jiàn间或、偶然)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jiàn参与)

C.吾孰与徐公美(shú谁)公来,孰视之(shú仔细)

D.期年之后(qī几乎)王之蔽甚矣(bì受蒙蔽)小题4:.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5:..翻泽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泽:                                                                                                                                                                                                                                                             

小题6:..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