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某校高三(5)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着就业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到以下资料,现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有关问题。

第一小组通过收听广播获知: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2000万失业返乡农民工与60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的叠加效应,令保就业成为执政者的“燃眉”要务。2009年6月3日,国务院 * * 温 * * 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施,要求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中央安排就业扶持资金420亿元,比去年增长66.7%。

(1)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政府如何应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学生在走访时还见到了某公司拟定的这样一份劳动合同书: 

(2)假如你是一位大学毕业生,面对该合同,你准备签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政府应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②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④政府要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调整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

(2)不签。理由:①内容不全面。依照劳动法规定,我国劳动者既要履行义务,同时也享有权利。劳动合同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该合同中乙方只有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如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②该合同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该合同没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一概由乙方本人负责”等,应视为无效合同。

判断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