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国曾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对政府机构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第一次是从1958年下放企业开始到1959年底,较大幅度地精简了机构,国务院从81个部门减为60个部门。但1960年进入调整时期后,机构又开始膨胀,到1965年恢复到79个部门。第二次是“ * * ”期间,政府工作处于瘫痪状态,国务院减到32个部门,给政府管理尤其是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 * ”后,各项工作恢复正常,机构逐步增加,1981年国务院达到100个部门,这是政府机构一次较大的膨胀。第三次是1982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精简到63个部门,而后又出现机构增长的趋势,到1986年底达到72个部门。上述三次机构改革,是三减三增、循环往复的过程。
试说明我国机构改革存在三减三增、循环往复的情况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1) 行政职能是机构设置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只有以职能为基础来改革机构,才能科学地认识到哪些机构是应该加强或应予合并、调整的,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往复的情况。
(2) 过去,常把机构改革仅仅看成是单纯的机构撤销、合并和调整,因而往往追求精简机构、缩减编制的表层目标,忽视了以转变职能为基础的原则。由于只裁并机构,不转变职能,过不了多久,行使原来职能的机构又以老名目或新名义恢复,这是导致机构周而复始、故态复萌,甚至出现机构恶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显身手。

浓烟和烟囱

  烟囱从早到晚不断地排出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应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而浓烟则不一样,当他从烟囱冲出来的时候,他总是大模大样,张牙舞爪,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地朝天上飞去。他永远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

  “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不动,不嫌乏味吗?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了吗?你看了不觉得惭愧吗?”

  烟囱回答道:

  “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

  “你这完全是嫉妒我,但嫉妒也是白搭。你看我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升腾。他一边飞一边膨胀,可是色彩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膨胀,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烟囱仍然沉默地矗立着,准备继续排出新的浓烟。

1.文中有很多成语,请找出四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一个描写浓烟得意洋洋、不可一世的形态的句子。

3.这篇寓言故事主要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

A.对比、排比    B.排比、比喻

C.拟人、比喻    D.对比、拟人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烟囱和浓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